事實上,很多人都認為
曾提及過,防偽油墨由不同公司或不同地區(qū)出產(chǎn),其顏色變化及印刷特性都有不同,加上每家印刷公司所用的印刷條件亦有所分別,換言之,我們做的可說是度身訂造的資料庫。名博防偽油墨工程師談到:公司有大量訂單及經(jīng)常要做過光油的后工序處理,從前師父們在生產(chǎn)時要考慮2個因素:
1)印刷品干燥后的色調(diào)變化
2)印刷品經(jīng)過油后的色調(diào)變化
師父們?yōu)榱似胶膺@些因素及控制生產(chǎn)質(zhì)量,經(jīng)?div id="4qifd00" class="flower right">
由此,衍生到另一個問題,既然可預計光油處理的效果,那么是否可以把紙張的顏色也計算在內(nèi)呢?當然可以。把紙張的顏色、油墨的滲透程度計算在內(nèi),因為在配色軟體內(nèi)已考量了用家所用的油墨/顏料是否透明,若印刷方法是依靠承印物才能顯色,那么在計算配方同時,便會考慮承印物的底色。
另一方面,不同的紙張都有不同的吸收性。然而,這個變數(shù)影響我們最后印刷的結果。尤以書紙為例,師父們在印刷此類紙張時,經(jīng)常顧慮油墨干燥后色彩的變化,往往比剛生產(chǎn)出來的印張,顏色深沉許多。因此,配色系統(tǒng)亦考慮到這一點,就是于建立資料庫的同時,以兩類紙張分別處理(見下圖)。分別為涂布紙資料庫及非涂布紙資料庫。
首先把該樣品利用分光光譜儀把顏色資料輸入軟件內(nèi)
(利用分光光譜儀測量)
若可行
選擇配方
以平版印刷而言,我們可憑:
1)Delta E(DE)──顏色容差
2)Metamerism Index(MI)──同色異譜指數(shù);
3)Curve Fit Index(CFI)──曲線吻合指數(shù);
4)Cost──成本這四個因素來考慮如何選擇配方。
顏色容差是指電腦計算的配方與目標標準的相差,以單一照明光源下計算,數(shù)值愈小,準確度則愈高。但是要注意,它只代表某一光源下的顏色比較,未能檢測于不同光源下的偏差。
同色異譜指數(shù)代表兩個樣品于不同光源下色變的情況
曲線吻合指數(shù)。顏色其實和人類一樣
成本是我們于輸入特種油墨資料時可同時輸入的一個參考指數(shù),當電腦計算配方時
除了以上所提及的四項參考數(shù)值之外
白墨與透明墨
一般而言